筝,这一承载着千年华夏音韵的五声音阶旋律乐器,以宫、商、角、徵、羽为基音,奏响了无数动人的乐章。其历史源远流长,“宫商角徵羽” 之名早在 2600 余年前的春秋时期便已出现,与著名的 “三分损益法” 紧密相连,而十二律吕又通过此方法与二十四节气相互呼应。公元前 104 年,《太初历》正式将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其天文位置,自此,这一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成为指导农事与生活的重要准则。
敦煌古筝,作为古筝领域的佼佼者,敏锐地捕捉到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魅力,将这 24 个代表季节变迁的特定节令巧妙地移植到古筝之上,精心打造出了令人瞩目的 “二十四节气” 系列。这一系列古筝在 2016 年 11 月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不仅是敦煌古筝的无上荣誉,更是整个古筝历史的光辉篇章,彰显了其在古筝市场无可撼动的领导地位。
在 “二十四节气” 系列中,“敦煌牌” 二十四节气・秋分古筝脱颖而出,备受瞩目。它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完美地展现了 “二十四节气” 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智慧,同时也凝聚了 “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匠精神。琴首琴尾的饰面采用代表中国国风元素的窗棂设计,结合嵌银丝和绢画工艺,当人们在窗前漫游,移步观景时,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窗棂内,残暑终,昼夜平,草木染黄,百果归仓的秋分景象跃然眼前,让人平心拾得三分闲,沉浸在这一年最美的时光里。
2022 年 11 月 19 日,秋分古筝更是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作为国礼被赠送给泰国甘拉雅尼音乐学院。这一举动,让世界人民得以领略古筝这一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使其成为中外友好往来的实物见证,在国际舞台上奏响了心灵的共鸣曲。
敦煌古筝在工艺表现上,堪称集大成者。它广泛嫁接和吸收了青花瓷、竹刻留青、木雕、贝雕、景泰蓝、漆器、古典文学、名人书画等众多工艺和元素,使 “敦煌牌” 古筝不仅仅是一件乐器,更成为了复合型工艺品,为筝乐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赋能添彩。每一把敦煌 “二十四节气” 系列古筝,都像是一个文化的载体,诉说着古老的故事,展现着现代的匠心,等待着懂它的人去奏响那穿越时空的绝美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