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备战中,“能不能用挖筝” 是许多古筝考生的困惑。几乎所有专业老师都会给出建议:艺考首选折板筝,挖筝并非最佳选择。这背后的原因,要从古筝分类、艺考考核标准与乐器特性说起。
古筝主要分为折板筝与挖筝两大类,二者的音色特性决定了适用场景的不同:
艺考对古筝的考查,本质是对演奏者技术与音乐表现力的综合检验:
曲目范围广,风格需多元
根据招生简章,考生通常需准备2-3 首作品,涵盖练习曲与乐曲,且明确要求传统与现代风格兼具(如《临安遗恨》与《西部主题畅想曲》)。折板筝因音色适配性强,能轻松驾驭不同曲风;而挖筝的低沉音色在现代曲中可能显得 “厚重”,难以贴合快节奏、强技巧的演绎需求。
技术细节严苛,容不得失误
现代创作曲常包含快速指序、轮指、扫摇等复杂技巧(如《打虎上山》中的连续刮奏)。挖筝因余音长、共鸣强,在快速演奏中易出现 “糊音”—— 前一个音的震动未消,下一个音的弹奏会被干扰,产生杂音。这对考生的控弦技术要求极高,即便专业演奏者也需长时间磨合,而艺考中 “稳定发挥” 远比 “个性音色” 更重要。
曲目创作背景的适配性
近半个世纪以来,多数古筝作品(尤其是考级曲、艺考指定曲)都是以折板筝的音色特点为基础创作的。例如《云裳诉》中的强弱对比、《井冈山上太阳红》的明快旋律,折板筝能更精准地还原作曲家的设计意图,而挖筝的独特音色可能偏离作品的 “标准表达”。
艺考如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选择与考核要求高度适配的乐器,是稳定发挥的前提。折板筝以 “全能” 优势成为主流之选,而挖筝更适合深耕传统风格的长期探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选对筝,才能让你的技艺在考场上绽放真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