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1日晚,“甲子回眸 风华正茂”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周年专场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并通过全网直播,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音乐学院优秀师生与杰出校友接力登台,共同展示学校60年来在中国音乐传承创新与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就。
音乐会在曲目设计上独具匠心,精心甄选了中国音乐的经典之作,既有多部中国音乐学院创作的里程碑式经典作品,又展现了学校近年来音乐创演的最新成果,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多元交融,是对中国音乐学院建校60年历程的艺术礼赞。
音乐会由中国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和中国音乐学院交响乐团联袂演出,指挥家李心草、许知俊、金野共同执棒。音乐会现场座无虚席,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经久不息,表达对艺术家的敬意和对中国音乐学院的诚挚祝福。
上半场音乐会以《节日序曲》拉开帷幕。这首作品由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施万春教授创作、作曲系教师罗麦朔编配,是中国民族管弦乐中的经典保留曲目,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节庆气氛。乐团的磅礴气势与灵动的旋律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欢腾而热烈的氛围。在指挥许知俊的热情引领下,民族乐团的演奏层次鲜明、节奏明快,将观众带入了一片节日的欢乐海洋,音乐如跳动的火花,点燃了全场观众的热情。
两位国乐系教授、胡琴演奏家沈诚与胡琴演奏家张尊连的精彩配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夜深沉》这首京剧音乐的独特魅力。两位演奏家的默契配合,与乐队一起演奏相得益彰,使乐曲充满了张力与韵味,既展现了京剧音乐的刚劲,又凸显了其中的细腻情感。音乐中,深沉的情感与快速的节奏交替进行,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如急雨般密集,仿佛一场扣人心弦的京剧大戏在听众心中徐徐展开,将观众带入了戏剧的跌宕起伏和情感的激烈碰撞中。两位演奏家的配合不仅展现了对乐曲的深刻理解,还通过彼此音色的相互衬托与呼应,赋予了音乐更多的层次感和丰富的表现力,使整场表演更具感染力和艺术张力。
国乐系主任、古筝演奏家王中山担任独奏的《满江红》以古筝铿锵有力的音色,生动展现了岳飞的英雄气概。这首曲目通过古筝独特的音色与演奏技巧,既充满了厚重的历史,又不失磅礴气势。王中山的演奏技艺炉火纯青,琴音铿然有力,层次分明,仿佛战场上的金戈铁马在耳畔回响。他对古筝音色的细腻把控和对故事情感的深刻诠释,让整个作品充满了紧张感与动感,令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中蕴藏的无尽力量与豪迈情怀。
国乐系教授、竹笛演奏家张维良带来的竹笛独奏《行云流水》是他与作曲系高为杰教授1991年创作的作品。这首作品将观众带入了一幅意境深远的山水画卷。乐曲中的竹笛音色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高亢激昂,宛若天籁之音在大自然中自由流淌。张维良以其深厚的演奏功底和精准的艺术处理,赋予了乐曲独特的生命力。通过细腻的气息控制和音色变化,他将乐曲中行云流水般的流畅与自然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听众仿佛置身于苍翠山峦和潺潺流水之间,感受到中国传统音乐的空灵与静谧,不禁为之沉醉。
最为特别的是,在李心草的指挥下,乐团奏响《生日歌》的旋律。全体观众在这熟悉而充满温暖的旋律中齐声高唱:“中国音乐学院,祝你生日快乐!”这特殊的惊喜,不仅表达了对中国音乐学院六十周年华诞的诚挚祝福,更凝聚了全场演员观众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共同期盼,场面感人至深,热烈的欢呼与掌声仿佛永不停息。
甲子回眸,风华正茂;六十华诞,再谱新章。音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对中国音乐学院六十载光辉历程的总结与致敬,也是对中国经典音乐的再现与传承。六十年来,中国音乐学院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族新音乐的办学初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艺术创演中不断推出高水平精品。
展望未来,中国音乐学院将继续坚守办学初心,将六十年办学实践积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新时代首都发展的独特优势,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高等音乐学府,为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