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九派流中国”,古筝的派别主要是依据地域来划分的,共九大派别,俗称九大筝派,每个筝派在演奏手法上都极其相似,但也有一些细微的不同。各派的筝曲及演奏技法也各有不同,这里整理了筝的九大流派。
1. 始于战国时期的“真秦之声”---陕西筝,陕西筝即秦筝,来自中国古筝的发源地陕西。陕西筝的技艺还停留在古法弹奏上,右手主要用大食两指,左手滑颤音很少,这正是筝最早的奏法。陕西风格的筝曲有着鲜明的特色,首先是音律上的特殊性和二个变音的游移性。七声音阶中的四级音偏高,七级音偏低。所谓偏,当然不是半个音。这两个音又游移不定。一般来说,是向下滑动紧靠下一级音的;其次,在旋律进行上,一般是上行跳进,下行级进的。第三,在弹奏时的左手按弦,使用大指较多,这是出于旋律进行需要而必然使用的技术。第四,风格细腻,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筝家王巽之先生谈古筝流派时说,“陕西派多抒情”说明了陕西筝曲的风格特点。代表这个流派的有《秦桑曲》,《姜女泪》,《香山榭鼓》,《绣金匾》等优秀的陕西风格筝曲
2. 由秦筝传入河南和当地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发展成的“中州古调”---河南筝,河南筝又称中州古调。东汉时期建都洛阳,秦筝随着迁都流入河南。秦筝和河南的民间音乐“郑卫之音”融合形成了如今的中州古调——河南筝。河南筝的演奏技巧称为“游摇”,就是右手从靠近琴码的地方开始,流动的弹奏到靠近“岳山”的地方,左手大幅度的揉颤。
河南筝在演奏风格上,不管是慢板或是快板,亦无论曲情的欢快与哀伤,均不着意追求清丽淡雅、纤巧秀美的风格,而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其特色。在傅玄《筝赋.序》中对河南筝曲的评价是“曲高和寡,妙技难工”。大家熟知的古筝一级考级曲《剪剪花》,充满河南韵味的《汉江韵》,《落院》,《打雁》等优秀曲目。
3.由山东琴书的曲调演变而来的“齐鲁大板”---山东筝,据《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其富而实,其民无不欢竽、击筑、弹筝”,所以不少人称山东筝为齐筝。演奏时,大指使用频繁,刚健有力。即令是“花指”,也是以大指连“托”演奏的下花指为多;而左手的吟揉按滑则刚柔并蓄,铿锵、深沉,其演奏风格纯朴古雅。
山东古筝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并创造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和手法,山东筝曲富有刚劲、优美、音韵浓郁的艺术特点。具体说来,山东筝派的筝曲特点就如同山东人讲话做人一样,淳朴憨厚,热情爽朗,粗犷豪放。代表筝曲有《高山流水》,《四段锦》,《庆丰年》。
4.富有南国情调和色彩的“韩江丝竹”---潮州筝,潮州筝派起源于广东潮州、揭阳、汕头等潮州语系地区,是潮州音乐中潮州弦诗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东南亚一带流传很广。潮州筝在演奏上左右手分工十分明确,俗话说:右手主音,左手掌韵;音务珠圆,韵求气贯,左右配合,音韵并茂。
潮州筝风格鲜明、色彩浓郁、曲目众多、清秀优雅、韵味悠长、音色柔和,加上演奏中变奏繁多而自成系统、别具一格。代表曲目有《柳青娘》、《寒鸦戏水》、《柳青娘》、《西江月》、《平沙落雁》、《深闺怨》。
5.由中州古调和当地民间音乐融合发展成的“汉皋古韵”---客家筝,客家筝即广东汉乐筝曲,是广东优秀传统音乐之一。历史上中原一带人民多次南迁带来了古朴的“中州古调” 和“汉皋旧谱”,跟当地的音乐、语言、习俗相结合后,逐渐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音乐,当地人称之为客家音乐。
客家筝曲以古朴优美、典雅大方见长,《出水莲》可以说是这一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之一。还有《崖山哀》《昭君怨》《熏风曲》《有缘千里》等极具客家筝派特色的曲目
6.与杭州滩簧、江南丝竹有着深厚渊源关系的“武林逸韵”---江浙筝,武林筝,又称杭筝,流行于浙江、江苏一带。“四点”手法在浙江筝中的运用经常给人以活泼明快的感觉,在现代创作的一些筝曲中,也常采用这一手法。
杭州筝在演奏风格上,一般节律都比较明快、流畅、秀丽、优雅。同时,又由于浙江筝所表现的题材内容比较广,手法比较丰富,因而在风格表现上并未完全单一化。代表曲目有《将军令》《云庆》《四合如意》《月儿高》。
7.福建地区古乐合奏中的主奏乐器---闽南筝,福建筝即“闽南筝”,流行于闽南语系和客家语系的漳浦县、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上杭县、永定县等闽西南诸县份,中原古筝音乐随着历史上中原人士南迁也传播到了闽西南一带。
福建筝的风格特点就是在技法上略显丰富,运用连勾法;中指连续两次勾弦;接截音法: 把余音载止;跑马法: 连续快速勾托;点滑法: 下滑音用点弹的方法来表现,刹那间形成急促的下滑音。这些手法的运用,对研究福建筝的风格特点起了重大作用。代表曲目有《蕉窗夜雨》《步步娇》《风流子》《小瀛洲》。
8.仿中国筝改制的Gayakog(朝鲜语)“伽耶琴”---朝鲜筝,朝鲜筝又称伽倻琴,朝鲜族拨弦乐器,流行于朝鲜和中国吉林、辽宁、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等地的朝鲜族居住区。
朝鲜筝演奏时多用的是《散调》,它是以说唱音调为基础的,只用长鼓来伴奏,严格地遵循逐渐趋于紧张,到终曲达到最高潮的规律,它的发展速度也是由缓慢逐渐加快的原则为风格特点。代表曲目有《桔梗谣》《哨所之春》等。
9.为蒙古民歌伴奏或自弹自唱的yatoke(蒙语)“雅托葛”---蒙古筝,雅托噶,蒙古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筝,汉族称其为蒙古筝。流行于内蒙古自治区各地以及辽宁省、吉林省蒙古族聚居区。
蒙古筝弹筝时的指法大致和汉族其他流派相同,但是还增用大指和食指同时向同方向托、挑的技巧奏出八度五度和音,用以表现加强力度,变换情绪来突出风格特点。蒙古筝即雅托葛,流行在我国锡林郭勒、伊克昭盟一带古老的民族乐器,表现力十分丰富,其结构、定弦法、演奏风格均区别于汉族古筝。代表曲目《草原英雄小姐妹》《敖包相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