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每天练琴2小时,3小时,5小时,6小时,练琴时长各不相同。什么时候练琴?如何科学练琴?你的时间分配合理吗?那么下面我们从『练琴时间』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如何更科学的练琴。
一、练琴的时间选对了吗?
很多学习古筝的人都是在晚上和下午练琴,上午几乎没有安排练琴的情况。有一点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人的机能状态是有周期性的。上午九点到十一点是精力最好的时间,下午和晚上也是有好的时候,如下午三点至四点和晚上八点至九点。这时人的状态还是比较旺盛的。所还是可以把握好时间,达到不一样的效果。但是练习古筝的人是学生的话,一般是需要在晚上完成作业才会练琴,这时就会比较晚了,练习效果取得的突破不大。所以把握好周末的上午时间,早睡早起,增加周末的练琴时间。
二、练琴的时候是否留有休息时间?
当练琴的时候持续不断的练习会出现疲劳的,有实验表明当连续弹奏时间达到20分钟时,波幅不再递增上升,而是维持相同的波幅和高度;当时间超过30 分钟时,波幅开始逐渐减小并下滑。
但随后研究人员做同样的实验所不同的是让演奏者连续练习30分钟后休息 ,之后休息 5到10分钟再继续弹奏时,仪器绘出的波幅是在头20分钟达到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并且波形的高度也在继续上升。
所以最理想的练习方式是每次连续性练习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之后休息 5到 10分钟,大家可以利用这5-10分钟休息时间简单活动一下。起身走动一下,喝口水或者简单拉伸一下再继续下一个30分钟练习。然后可继续按同样的时间练习。知道了这一科学的理论和人体的生理特点,我们可以适度地分配好自己的练琴时间。
人在练琴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力是有限的,体力也是有限的。让头脑清醒、同时还要使身体放松,不可过度地疲劳, 尤其是纯粹的手指练习应该严格地遵守这一理念,所以每次练琴的总时长也一定要适可而止,并不是练的时间越久越好,以免因练习时间太长而“伤筋动骨”!
三、练琴内容是否合理安排?
大多数人总是喜欢随性而练,漫无目的的练琴。或者专门练大曲子,难曲子。实际上我们应该在有限的时间里,有计划地合理规划自己的练琴内容,以提升练习效率。
假如今天你要练琴1个小时,那么应该把基本功如练习手型指法安排在第一时间,大约练习20到30分钟,之后再练乐曲或其他练习。
基本功想要做到高效练习,除了正确的方法和时间外更需要的是思考!可以“少而精”,即集中精力、全神贯注地选择最基础的单指或自己最短板的指法练习。
乐曲练习则要考虑自己此次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是想解决技术问题,那就把乐曲中经常弹不好的地方(技术难点),单独拿出来分成小段或几个小节反复练习;假如是练习乐曲的连贯性,那就把容易出错的句子反复练习然后再全曲练习。
练琴的时候使用什么样的古筝也是提升练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小孩子初学古筝会听卖琴的人说敦煌古筝的琴弦比较硬,小孩子比较难按,选择了琴弦较软的琴来练习,但是这是错误的。琴弦没有张力,就不能弹出曲子应该表达的力量于情感,甚至于杂牌琴连音准都没有,更不利于练琴。如果是初学者,应该入手一台中档的古筝(大概四五千元的)。这里推荐敦煌古筝694KK蕉窗夜雨,694DQ双鹤朝阳,694LL楚楚芳香。可以考级练习使用,保养得当可以使用十几年,考级使用到十级也没有问题,满级以后走艺考方向的可以在换一台万元的敦煌高端古筝。